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自戀型人格調適法門

關係治療週三之夜

自戀型人格調適法門 

主講人:江垂南

Paul Were對自戀型人格的描述
他們的特性是說話誇大和思考僵化,特別是思考型態執著於追求金錢、成就、吸引力等。他們常將誇大反應表現在對自己不實際的期待方面,而令他人感覺過份自我膨脹。然而這種對於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其實是在遮掩深埋在內心真實的不安全感或自我空虛的感覺。他們也常會將自己想法和感覺,強烈地投射在別人身上,表現地非常苛責、多疑和嫉妒他人。。有時,他們過度敏感,好像直覺能感應別人感覺不到的周遭環境的刺激,過度猜測環境或他人。他們與人忽冷忽熱,會採取忽隱忽現、曖昧的形式,一天與某人有連絡,第二天又不理人。

Paul Were對該型人格的腳本分析
他們的主要趨力是要剛強,要剛強幫助他們獨自生存,卻也阻檔了自我感覺的覺察。次要趨力是要追求完美,這兩者使他們的認知動彈不得-腦袋硬梆梆,不知變通。
在生命的極早期,他們接收到的禁止訊息有「不要像小孩子」、「不要感覺」、「不要親近」和「不要有歸屬」。這造成他們以好還要更好的認知信念去苛求自己和別人。
Paul Were對該型人格的腳本分析
他們主要的腳本信念是「不要像個小孩子」,從童年起便習慣壓抑追求享樂的感覺。次要的腳本信念是「不要感覺」或「不要感覺某類事情」,特別是不要感覺喜樂。另外也有「不要親近」的腳本信念,他們不信任別人的建議,這造成他們對人際關係的掙扎。但是,他們仍很想要有親近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努力追求完美的目的還是期待能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讚賞。
Paul Were提出改善或相處的方法
他們的管道門是思考,這是他們可以做的很好的,因為他們的超敏感和感應機轉。
他們的目標門是感覺。
而陷阱門是行為,如果他們的行為遭人批評,他們會變得很多疑和困惑,且開始設計怪罪他們。
Paul Were提出改善或相處的方法
一位年輕非常聰慧、高敏感和極具知覺性的自戀型者的會談,可以說明我如何用非常溫和支持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思考至感覺層次。
在會談剛開始時,就我們的治療關係,她告訴我一些她收集被否定的點券,這顯示她的敏感度和謹慎的思考。會談時,她雖然外表安靜坐著,實際上正用可觀的精力思考,但也不是故意心不在焉,第一步我請她大聲的分享她的想法和她的負面感覺。當我安撫她的思考時,我的治療同工Taibi Kahler,很有技巧地插入說:「我可以想像妳對保羅有很多感覺。」,打破她的要剛強和不要感覺。當她開始哭時,她看著我,我適時介入接觸她的感覺層次。
這對她而言很困難,隨著好的治療關係建立下,現在她較易接受感覺和與人有感性的接觸。她的不要親近禁止訊息,可以從她對人不信賴和害怕表現出正向感覺方面可以看出,處理像她這類的這類型的人,要漸次引導她接受正面感覺,而且要持續地一再保證關心別人和與人親近雖然可怕,但不會受傷。
以關係治療的角度解析
自戀型人格者,他們習慣的從批判他人中隱藏所需要的被認同感,而不是從自己切合實際的表現尋求認同,因此常會引來他人的批判,無法給予認同。在關係治療法,這顯示出個案與諮商師間正進行戲劇關係,個案隱藏了所期待的認同,因為他們活在自我驗證負面的腳本信念中而不信賴他人。
    諮商師要看懂個案內在殷切期待所渴望的被認同感是很重要的,他們藉由批判的言語,來說明自己不會犯相同的錯誤,或是自己很謹慎小心潔身自愛等意義。
以關係治療的角度解析
所以,諮商師可以用安撫技巧去認同他們隱藏的想法或高自我要求的期待。同時允許他們去感受被認同時的正面感覺,也要注意以寬容的態度去接納他們可能拒絕被正面認同的回應;另外,在她們情緒低落時,要鼓勵他們抒發負面的感覺,藉機澄清如果將自己負面的感覺表達出來,不是懦弱的表現的觀念。

如果諮商師挑戰他們的誇大言行,或企圖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容易讓互動陷入戲劇關係,將會使得他們反彈更大或變得更加情緒化,雙方關係會陷入衝突的腳本關係,他們會更加驗證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腳本信念。

參考資料: Paul Were Personality AdaptationsDoors to Thera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