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你喜歡拯救別人嗎?

圖說-最新一期關係治療培訓班全體師生合照
你喜歡拯救別人嗎?
看到別人受苦,是不是常有一種很深的感同深受,
不做什麼會很難過,或產生嚴重罪惡感嗎?
以下是兩則拯救者個案自我分析分享,

看他們從自我覺察,到自我控制,以及尋求需要的安撫,
最後改善與別人的互動關係,
也許會給你不同的啟發!
 
本週開始進入督導分析階段,為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自我部析內容,江老師分享了兩位同學的個案(皆自願做為教學個案之用),果然個案故事分享馬上引起了在場同學生命故事的強烈共鳴,現場自我揭露與討論相當熱烈,顯然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有些雷同之處。

下為教學之用,改寫兩則故事如後,這兩則故事皆是屬於戲劇三角關係中「拯救者」類型,在此特別向分享生命故事的同學表達感謝。
故事一:女主角A君的母親是一位工作沈重且又必須負擔大部分家事的辛苦女性,A君從小在母親的教誨與期待下,成長為一個會讀書、懂事且被依賴的對象,由於A君的母親長期扮演受害受苦且無力改變生活的角色,促使A君必須被迫提前長大,成為母親長期訴苦對象、調解父親與青少年弟弟的衝突,並努力導正弟弟偏差行為,負擔家人大部分的心理負擔,強迫自己不能有無助、不知所措時刻。因此當母親長期下來不停的抱怨與不曾為自己現況做任何努力,讓A君漸漸失去耐心,她越來越無法忍受她的母親永遠停留在抱怨當中,讓自己在關係中受到操控,一再沈溺於受害者角色,不願自拔。

關係分析

A君發現自小環境造成她的幾個腳本信念—包括「不准當小孩子」、「不准做自己」、「要堅強」,而與母親長期的「拯救者」與「受害者」角色扮演,彼此陷入共生關係。而她必須做的是看清楚彼此之間的關係,放下「拯救者」的角色扮演需求,轉而進入正向的合約關係中,扮演「教導者」角色,先還原回自己真實的樣子,專注於做自己,不再強求自己不能當小孩;同時也給母親正確的觀念與引導,教導她如何先愛自己,如何先重視自己的需求。由於A君對母親的包容的背後,一直有隱藏未現的罪惡感做祟,因此,如何以正確的知見紓解自我的罪惡感也是一項功課。
 
故事心得:中國人的「百善孝為先」的觀念,若對人心了解不夠透徹,往往形成極大的罪惡與包袱,A君就是一個極佳的案例。A君從母親自憐自哀、無助受害的角色,看見彼此長期不健康互動關係,從而開始改變變成「忍心」看母親傷心,不再一再跳進去扮演拯救者角色,活出更為健全的生命形態,是需要極大的智慧與決心,同時也是讓母親自負面互動中走出來最佳的方式,讓「孝」不再停留在表面解釋,而是具備更深層的意義。


故事二B君自小在一個生活艱困的家庭,排行老二,家中六位小孩中常被疏忽的一位,全家對於最小的小妹都極寵愛,而B君因其生長過程極缺關愛,求學時期父母不僅沒有付出關懷,甚至因為家境困難而不讓她放假回家,要求她在校念書,自小孤單、受傷、不被愛的心靈,出現了一個極大的缺口,父母親的嚴苛管教也讓她形成「不准思考」、「不准有感覺」、「不准當小孩」、「沒有歸屬感(即不被愛的感受)」。

這樣的童年生活讓B君極為貧乏的愛的感受,她將她的擔憂及她過往得不到的關愛的支持,一股腦的倒向她的小妹,對於小妹的教育投入過多個人的意見與壓制,小妹原本見B君修幼教學分感到興趣,在B君鼓勵下也跟進習修,待小妹想放棄之際,卻遭到B君一再阻擋,小妹一再忍讓,最後B君仍強迫她不准放棄,造成小妹與她一星期都不再說話,形成僵局。
 
關係分析

自小B君在父母的高壓管制下一切都必須言聽計從,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但因長期缺乏真正的協助與關愛,而將內在對被疼愛與關懷的這一份渴望投射在小妹身上,進而以為她好的名義,扮演起戲劇三角中「拯救者」的角色,而將小妹當「受害者」,重蹈父母在她身上所犯的錯,不讓小妹做自己。她抱著過往的傷痛,害怕小妹跟她一樣,沒人協助,成長過程走許多冤枉路,這樣急於想要小妹怎樣的心情,就她自己的分享「說穿了就是回過頭來心疼自己的幼年過得並不平順且難過」,因此放下扮演「拯救者」角色,讓小妹做自己,是其自我剖析與省思。
 
故事心得—江老師一直強調,大家過程不要走太快,走完整個完整的流程才是真的有用。個案明顯缺乏安撫,過往的創痛一直留在心底深處,愛的渴求也一直在,在明白關係並試圖調整下,如何將自己內在的那個「洞」填補起來是很重要的,找適當的人要「安撫」,重新給自己力量,在愛與認同的安定中逐漸不再有需求去扮演這樣角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避免同樣的情形一再發生。
 
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扮演「拯救者」角色,而又對於早年的人生常有「受害者」自憐的情緒,同時也可能在另一個角色中不由自主的扮演著「迫害者」的角色,你自小不斷逃避、遣責的思考與行為,卻不由自己的「上身」?在戲劇三角關係中互動,一旦衝突產生便很容易進入過往所建立的腳本信念中,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勾出深藏內心的腳本信念,再度證明自己的不被愛、不受重視、不准做小孩、不能思考…,人生就像一個跳針的唱盤一般,永遠唱著一條讓人傷心困擾的旋律…。
 
如何建立正確的心靈知識,學會客觀地自我覺察,不再跳入自以為是的思考,或腳本反射模式,並進一步修正其行為,乃開啟人生故事的另一頁,相當重要的關鍵。希望大家能夠學習「關係治療」用意即是在此。

本文轉載自關係治療週三之夜 部落格
如果您覺得想定期收到網誌
歡迎登入追蹤 同時也歡迎您分享給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