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的基石:信任關係的發展
蔡明娟 整理
信任關係的產生
信任被定義為一種對個人需要將得到滿足的信念和良好現狀的情緒感受。在人類的心理發展中,信任感是嬰兒與一個敏感的照顧者不斷的交互作用中衍生出來。反之,當照顧者無法恰當事實的敏感於嬰兒的需求,不信任感因之產生。
對於嬰兒來說,信任是一種情緒,一種對他們的需要將得到滿足、他們是被視為有價值的親身體驗狀態。可以從嬰兒日益增長的接受延遲滿足的能力,以及在與其他家人的交往中明顯表現出來的熱情、愉悅中,推知嬰兒的信任感。嬰兒的信任感是一種情緒狀態,它提供一種對世界獨特的一致性感覺。一種因為對人類關係的信任,產生了對整個環境的信任作用。
母嬰相互情感共鳴能解決信任與不信任之間的衝突
嬰兒期中不信任的經驗可能來自兩個原因。第一、嬰兒對他人的善意缺乏信任。如果照顧者不能夠分辨嬰兒的需要,並對他們作出相對的反應,或者照顧者在滿足嬰兒的需要時異常苛刻嚴厲,那麼對環境的可信任性加以懷疑的種子,便會根植於嬰兒心中。第二、嬰兒體驗到自己憤怒的力量。憤怒的內在體驗產生一種對邪惡的早期認識。隨著不斷經驗自己發動憤怒能力的暴怒性,嬰兒會懷疑自己的可愛性。
在幫助嬰兒解決信任與不信任之間的衝突中,父母的態度深具影響。解決信任-不信任危機的基礎,是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建立起相互情感共鳴關係的過程。最初,這種相互關係是建立在照顧者對嬰兒的需求恰當反應的一致性的基礎之上。當嬰兒因口渴而哭時,照顧者應能解釋哭的原因,並餵孩子喝水而不是換尿布。照顧者要能鑑別孩子所表達出來的不同需要,嬰兒則要學會預見其個人需要終將被得到,而感到滿足。隨著嬰兒與照顧者學習修正他們的行為,並適應對方的需要和能力,信任與不信任的危機在兩人的互動關係過程中得到到解決。
促成母嬰信任關係的方法
在與照顧者相互關係的研究中,相當精細地集中於社會交往的協調性方面。嬰兒與他們的照顧者之間建立起相互的循環。相互協調(coordination)是指相互作用中兩個相互聯繫的特徵,匹配與同步。匹配(matching)是指嬰兒和照顧者在同一時刻參與相似的行為或狀態。他們也許在一起玩一樣東西,喃喃對話或相互微笑,或者相互生氣、發火。同步(synchrony)意味著:嬰兒和照顧者在某種變換的模式中由一種狀態轉移至另一種狀態。當嬰兒對照顧者給予注意時,照顧者嘗試對他們施加刺激。當嬰兒轉移注意時,照顧者試著減少刺激,直等到嬰兒準備好再度給予注意。
在正常的發展模式中,母嬰交互作用變得日益協調化。但這不意謂,絕大多數的相互作用都是協調的。事實上,當嬰兒上十分幼小時,曾經匹配的交互作用往往很快變得不相匹配了。然而,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不匹配其往往跟隨著溝通的修正(對嬰兒表達的正確理解與修正),使母嬰能在他們的相互交往循環中再一次達到協調。從理論上來看,我們把這種協調、不匹配、修正的過程,視為相互關係的基本要件。嬰兒和照顧者對他們相互交流的能力產生信心。一種信任關係把過去的信念和對未來的保證,聯繫在一起。
積極成功的解決信任-不信任危機,將促進兒童心理社會性發展。體驗著基本的安全感與信任感的兒童,將能有益於與其他成人建立關係。他們處於一種有利的位置,有助於探索他們的環境,並帶著好奇心和自信心去面對新奇未知的世界。
以上資料整理自郭靜晃等譯(民82):兒童發展: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