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關愛 VS.阻礙 的語言


對話的力量系列


關愛 VS.阻礙 的語言
你可能是關愛孩子,也可能阻礙孩子學習接受關愛。

/蔡明娟

  莉莉對著我說,她心情很差。話一出口,眼淚就盈滿整個眼眶。我輕聲的問候她:怎麼了?說給我聽。她說好幾次一個人在曬衣服的時候,眼淚就不自覺得的流了出來,心情差到谷底,望著樓下,甚至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可是一想到年幼的小孩,就對自己說:不行,如果我死了,孩子會很可憐。
 
孩子是莉莉的心肝寶貝,但這一切的痛苦,也是因為孩子而起。孩子出生後,莉莉與先生常因教養而有許多的衝突。先生生長於軍人家庭,希望孩子能及早學會獨立。當孩子兩歲不到時,先生就希望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孩子如果耍賴不收拾,先生就會生氣的對孩子咆嘯,甚至動手把孩子的玩具砸毀或丟掉。這種場景,對莉莉而言相當的可怕,因為小時候,她的媽媽就是這樣對待她的。因此有了孩子之後,她對自己說我要給孩子滿滿的愛,決不對孩子發火、動手,一切都要好好說,以免孩子承受自己當年的痛苦。可是,先生的想法卻不是如此。開始時,莉莉還會好好勸先生不要對孩子大聲吼叫,可是成效不彰。後來,莉莉加足火力,與先生對槓了起來,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先生的方法如何如何不對,控訴先生根本不愛孩子……。兩人就這樣多次在孩子面前大吵的起來。這樣的舉動,雖然短暫的阻止了先生的行為,卻也讓夫妻關係越來越緊張,甚且孩子也變得會選邊站。對爸爸說:媽媽不是這樣教的……媽媽說……我不喜歡和爸爸玩……
  我知道莉莉很愛孩子,深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於是,我請莉莉去分辨先生的情緒與行為每一次都會造成孩子的傷害嗎?莉莉想了想,搖搖頭的說:不是。她舉了一個例子:孩子有時候很調皮,會故意作一些危險行為,那時先生的大聲吼叫反而可以收到制止的效果。可是,莉莉只要聽到先生又對孩子大吼,就會反射性的對先生說:你不要再說了,那樣會嚇到孩子,孩子就算沒受傷也會被你的聲音嚇死。孩子也會附和說:對啊,對啊。
  我又請莉莉想一想,這番話或許在孩子耳裡聽來很窩心,可是長遠來說,真的好嗎莉莉愣住了,說她沒想那麼多。我於是說明給莉莉聽。她那些聽似關愛孩子的語言,當時或許保護了孩子的感覺,但可能出現兩種阻礙。第一、孩子的危險行為沒有被適時的教導或修正。第二、母親的救援行動,讓爸爸覺得被孤立了,爸爸可能因此感到挫折而放棄對孩子的照顧與管教,讓管教一事都落到母親身上,造成母親需一人承擔的局面,長久以後,不難出現母親耗竭的現象。  
  莉莉點點頭,坦承自己正面對這樣的後果。她好累,可是又不放心讓孩子給先生帶。只能自己硬撐,越撐越苦,越撐越無力。
  我理解莉莉的難處。同時我也聽出她其實並非完全無法判斷。我對莉莉說許多過去童年自己遭受的傷痛,讓你現在義無反顧的想保護孩子,以為只要好好對孩子說就是關愛的表現。反過來說,先生對孩子大聲斥責,在你的眼中就是不關愛孩子。因此忽略了此時對孩子關愛的語言,可能會是日後阻礙的語言。看似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卻可能阻擋了他學習如何與爸爸相處、如何讓爸爸瞭解自己的感受的機會……。因為在他與爸爸之間,一切有媽媽擋著。媽媽擋住了風暴,但也可能同時擋住了讓孩子學習承受風暴的機會。
  莉莉很聰明,很快的就能理解我的意思。並回應說冷靜想想,先生其實很愛孩子、很愛她。或許先生的教養行為不恰當,可是自己作為妻子並沒有善盡協助的功能,反而以愛孩子自居,分化了先生與孩子的感情。真正愛的語言與行動不是一時好就可以的,如果副作用很大也不行。因為我們是一個家,對家人而言,每個人都需要被好好對待,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愛的言語,這才是真正的好。

  我聽了點頭稱是,為莉莉在阻礙中沒被擊倒,反而更學習到何謂真正的關愛,感到十分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